RFID在医疗手术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医学的进步,许多医疗活动手术相比以往十分的繁琐而复杂,出错率也逐渐提高。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于医疗人员受访者里面有53%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之中,有过解决不良医疗事件的经历。其中,因为医疗失误引起的医疗不良案件,大部分可利用步骤“确认”展开防范。所以,如何更进一步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性,值得广大医院管理人谨慎思考以及分析。
一、RFID手术患者安全监管系统设计
为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性、缓解手术病患“确认”步骤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把RFID技术引入手术患者安全监管系统。系统核心是借助微晶片,传输无线电波与其无线射频识别器达到自动辨识。RFID手术病患安全监管系统构架以手术患者安全以及医疗质量为根基,利用资料、信息、认知三个领域,对于系统作出持续改善,系统可针对手术病人识别失误开展实时监测跟提醒,为病人提供安全的医疗条件,防范医疗失误状况,解决手术患者的安全监管。
1. 关键技术
RFID标签记忆芯片能储存大量数据资料,RFID信息系统可提供准确的程序步骤提示与其流程验证(身份辨识、临床信息无纸化以及作业标准化),构建对于不良案件的实时监控以及临床策略支持,进而减少医疗差错率。RFID记忆芯片分为主动式RFID芯片跟被动式RFID芯片:(1)主动式标签芯片,读取距离远、速度快;(2)被动式芯片依据频率有所不同感知方法也不相同。
2 .RFID 手术病患安全监管系统整体方案
建立RFID手术病人安全监管系统不冲击原有医院数据系统的运转。借助RFID信息技术,产生扩展性更加强、资料研究效率更加快的整合型医疗信息系统。客户端借助RFID识别功能进入系统读取各类医疗数据资料,并且自动记录。此特性为之下一步医疗数据资料分析与其系统改良奠定了基础。并且具备下列5大特点,
(1)身份自动检验
在病人手术准备过程之中,借助RFID系统的自动识别功能对于手术流程的各项要素(人、事、时、地、物)展开辨识,做到手术室医护人员与其系统彼此验证手术数据资料。
(2)程序自动开启
系统规划了病人手术流程的各标准化步骤,每个步骤系统全都会自动开启并且验证该流程手术病人的手术流程数据,告诉医护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作出准确的手术程序操作。
(3)请求自动更正
每当病人于手术程序的确认点以及系统标准流程的辨识点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并且表明病人手术资料;若发生手术病人数据失误,各类医护人员需重新核实证实,对于错误操作及时更正。
(4)自动跟踪记录
RFID手术患者系统仔细记载手术过程当中的医疗数据,把人、事、时、地、物完好的跟踪下来,以便医院更进一步提高医疗程序与其医疗质量。
(5)数据自动封存
记载的资料立即封装装入档案或是数据库之内,保证数据不被蓄意更改,保证医疗信息安全性。
3. 系统数据的组成
系统数据首要由资料数据、咨询数据、知识数据构成,持续重复提高系统环境能使系统更为满足手术病人安全以及医疗服务品质的需求。
(1)资料数据
传统手术流程监管之中,尽管某些关键步骤环节有医护人员作出记录,不过人工记载信息经常数据不够精准、资料不够完备,而且这种资料比较难以展开详尽数据研究,对于提高不佳的流程环节意义不大。因而依据RFID技术患者安全监管系统,自动记录了手术流程环节的所有数据资料,经由针对手术流程的完整详细分析,把各环节采集的数据展开比较,对于手术程序的各项要素(人、事、时、地、物)作出跟踪,做到身份自动检验、程序自动开启、请求自动更正、记录自动跟踪、资料自动封存等5大优点,并且在适当时重建评估机制,以此确保手术病人安全性。
(2)咨询数据
系统可仔细记载手术方向流程,关于流程异常情况,能够立即作出资料研究,并且展开手术部分失误流程重建,生成一份完好的手术流程提高咨询报告。与此同时,系统所记载的正常程序状况,也可作出咨询数据分析。对于异常以及正常的数据资料同时分析,可为手术室医疗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的参考资料,以便立即调整或是完善医疗知识数据库。
(3)知识数据
利用长期的资料累积,关于有所不同情形之下的手术流程、环境展开案例研究,得到与其以往有所不同的经验数据,供医护人员研习;对于不完备的手术流程,以便为手术病人提供不断的安全维护。
二、系统硬件设计
为了使RFID手术病人安全监管系统可以得以准确运用,优秀能力的应付功能需求,经由实地考察勘察,可利用下列硬件做到系统功能。
1. 便携式RFID读写器以及显示器
为手术医护人员配备便携式RFID读写器以及显示器设备,包含RFID读取器的PDA或是IPAD,展开手术病人信息读取审核,利用内建RFID设备可提高医护人员针对手术患者流程的证实效能。因此于手术室内,设计固定型式的监视器搭配RFID读取器。
2. 身份识别RFID标签卡
系统不仅需要对于病人资料作出证实,也需对于医护人员资料作出证实,所以选用RFID标签卡配戴于医生以及护士便于读取的方位。把目前市场技术比较成熟的13.56MHz频率用作本系统的标签频率,以此防止与其有关医疗器械相互之间阻碍。顾及到本系统RFID芯片被重复使用以及成本与性能,采用被动式RFID标签。
3. RFID患者腕带识别系统
融合手术病人的具体状况,选用环形腕带以便于病人携带以及医护人员识别跟读取。除此之外,为增强病人安全性,选取拥有抗放射性、耐高温、抗腐蚀、抗磨损等属性腕带材质。

三、系统运用
RFID运用在手术患者流程安全监管当中,能确保手术病人安全性。经由RFID手术病人安全监管系统手术团队员工在处理各项流程程序之前(包括患者报道,迎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手术时)能保证手术病人身份准确,避免病人手术部位失误以及流程失误。碰到手术数据比对异常时,会立即表明具体情况,并且为医护人员发放错误原因分析以及适当解决方法,及时记载各项执行员工以及证实时间回馈数据。在手术检验过程当中,RFID无线射频系统的自动检验功能,能够做到手术病人的安全性识别,减少人为失误的手术安全隐患。
1. 患者术前等候期间安全确认
率先,护士核实病人资料,提供RFID腕带并且配戴在病人手臂,RFID芯片写入病人手术数据,如病历号、姓名、来源、手术医师姓名、诊断名称、手术名称与其手术部位。且RFID腕带表面有可识别的病人姓名、病历号、手术部位信息。与此同时,系统形成Log记载资料到RFID芯片数据库,记载对于该病人展开询问、证实以及为其佩戴RFID腕带的责任护士,达到病人术前身份安全性证实。在手术病人等候手术时。RFID手术病患安全监管系统会自动证实病人手术各项数据。只要发生跟手术病人手术匹配的原定护士不是同一人的状况,系统的识别作业会提醒信息不恰当,并且浮现警讯提醒,此时护士需要重新证实是否错带了病人腕带或者病人资料含有失误。依据异常解决标准展开异常处置操作,以此来做到手术等待期间的手术病人安全证实。
2. 病人到达手术室的安全性证实
传统步骤是由护士口传病人资料供麻醉与其手术医生再度证实,这一方式难以辨别执行过程是否准确。因而在RFID系统环境之中,护士携带PDA到等候室迎接病人,询问病人基本资料(以开放式问答)、手术方式与其手术部位,并且借以RFID读写器读取病人腕带所存储的资料展开自动比对,再度核实证实无误。进入手术室之后,由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病人各项手术信息,与此同时自动载入处理时间于手术动态系统。除此之外,病人到达手术室之后,系统将自动开启手术护理记录、PACS、检查、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系统,完成医嘱麻醉的准备工作。
3. 手术麻醉安全监管
麻醉医嘱主要由主刀医师核实手术病人病历以及各项检查数据,并且确定手术部位之后,下发麻醉医嘱。护士把病人带入手术室之后,系统立即开启,手术室电脑将显示进入医嘱麻醉入口画面,此时,必须由主刀医师利用RFID读写器读取自身的RFID识别佩章之后,方能分派医嘱麻醉各类事项。在此期间,每当主刀医师展开各项操作时,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数据,显示主刀医师手术预约的时间以及地点,待核实通过之后,开启麻醉医嘱执行。与此同时,系统也同步结束检验病人手术资料。此时系统浮现下一作业(麻醉开始)的初始画面,流程包括:进手术室→医嘱麻醉→麻醉开始→麻醉结束→手术即将开始→手术开始→手术完结→麻醉结束→出手术室间等9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会自动记录,系统自动核实每个时间点的作业时间长度。于这个过程当中,RFID手术患者安全监管系统的运用防止了以往人工手动输入执行时间所造成的差异,为日后资料统计与其研究工作提供了精准而且有意义的精确资料。
4. 手术安全监管
医护人员即将工作(皮肤消毒、卧位摆置、导尿、铺单与其装置仪器设置)完成之后,即开启RFID系统的「手术准备」选项,系统自动记录。系统自动证实之后会浮现「手术开始」的提醒,系统自动记录主刀医师行使“第一刀”操作的时间点;「手术结束」则是病人伤口缝合之后,医护人员结束伤口覆盖的时间点。系统设计时可由移动护士帮助主办医师选取「手术开始」选项,使系统画面展现手术注意事项以及作业计划,待手术结束之后,经由主刀医师亲自证实所有事项完工之后,再次用以RFID识别佩章结束系统确定。在这个过程当中,系统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手术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项作业,也可让医疗小组再度证实是否有遗漏或是疏忽的事宜。
四、效果介绍
大坪医院在2016年在手术室彻底引进RFID患者手术安全监管系统,展开病人身份、手术形式以及手术部位自动识别,同年2月-5月展开实行效果检验。其中,具体行使RFID手术病患安全识别作业1950人,从导入RFID手术病人作业识别程序的侦测表格审核手术患者安全监管履行状况,安全执行率达到100%。从系统导入前后的流程研究能够证实,RFID手术患者安全监管系统的运用做到了手术病人的自动身份验证、自动程序开启、自动更正命令、自动跟踪记载、自动信息封存等5项目标,增加了手术病人安全性。
RFID手术病患安全监管系统的使用,再次实现了病人的手术流程,做到了等待报道→术前准备→麻醉处理→手术操作的全流程以及对于,由以往的人工核实流程转换为RFID系统自动核实,减少了手术医疗失误以及危险性。即便系统运用初期遭遇了部份阻力,如医务人员对于RFID手术病患安全监管系统不了解,系统操作不熟知等因素,导致执行率偏低,不过通过多次宣贯培训和操作训练,以及技术人员的不断修改完备,提高了医务人员主观接受程度以及参与度。
RFID手术病人安全监管系统实施也获得院 、手术室、护理部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极力拥护与其配合,重新设计并且确定适当的病患手术标准化流程。在处理手术过程当中,不仅提高了病人安全准确辨识率,还确保了病人获得准确与其安全的医疗操作,简化了手术作业步骤,准确地减少了人为失误,提高了患者手术安全管理水平。
- 上一条:RFID在航空行李中的应用
- 下一条:RFID在企业自动化生产和装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