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系统 > 行业应用 >

RFID在船舶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业务环境中,数字化信息技术获得了广泛和深远的应用。各个内河港航城市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步伐和科技投入的力度,例如建立

健全整个航区的船舶中心数据库,依据港航管理业务实现船舶年审、进出港签证、稽征缴费、现场监管、信息综合利用等业务,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动态管理。这些依靠

先进信息技术的系统应用,实现了不停航检查,打破了“属地管理”的传统模式,为打造“数字港航”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RFID标签安装在船舶上,标签内存储船舶有关信息或货运信息,为保证读取精准不遗漏,每个船舶可以安装多个标签。

  全向基站信号覆盖范围为180M, 所以当前的部署方式在可以保证全区域覆盖的基础上, 两个基站信号覆盖的交差点上的读距也可以做到150M,  没有信号盲区,

保证了信息的准确读取,不遗漏。全向基站利用支架部署在港口区域,部署间隔为200M,确保覆盖范围。




 
       船舶身份识别及进出港自动监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RFID)。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标准化,RFID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

遍应用将是不可逆转的趁势。从目前的发展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价格,已能完全满足船舶进出港管理的需要。

  船舶身份识别及进出港自动监管系统是通过在每艘船舶上安装以电子标签为信息载体的电子身份证,在电子身份证中写入加密的船舶信息,通过授权的射频读写器对

电子身份证内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来实现船舶的自动识别和监管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

      船舶的自动识别及进出港自动监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自动记录船舶进出港:系统无需人员进行任何操作,作业船舶在每次进港和出港经过港口监控点时,系统都会自动地将信息反馈到监控系统。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监

控平台清楚的掌握每条船舶进出港的状态;

       2. 流量统计:可精确统计出过往船舶的流量;

       3. 锚地统计:在各个锚地统计锚地内船舶数量,从而有效的管理船舶停泊;

       4. 数据报表:每艘船舶的进出港时间,历史进出港记录等。

      船舶管理中使用RFID有如下特点:

       1. 实现船舶的有效识别,实现数字化管理;

       2. 提高效率,缩减人工成本;

       3. 大流量:极高的防冲突性,采用多种防冲突方案,每个基站可支持200个标签同时读取;

       4. 支持高速移动读取;

       5. 高可靠性,工作温度零下25℃ 到75℃,具备防水功能;

       6. 抗干扰:对现场各种干扰源无特殊要求,安装简单;

       7. 超低功耗:基站信号对人体安全,无健康损害,标签内置电池可使用3-5年;

       8. 船舶通行记录:船舶进出时间、次数都会准确记录;

       9. 基站信息传输采用4G传输,部署简单,维护成本低。